第二百四十七章 您就从了吧_大明第一贡生
芒果小说网 > 大明第一贡生 > 第二百四十七章 您就从了吧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百四十七章 您就从了吧

  朱祐樘在乾清宫召见了内阁三人,及新任的翰林学士王鏊。

  只问一件事。

  就是有关《大明会典》修撰进度的。

  刘健作为首辅,代表翰林院回禀道:“……《皇明祖训》已修撰完毕,还需校对;《明律》修撰进度过半,《诸司执掌》修撰进度尚不到三成……”

  说得很多,主要在提修撰中的困难,而刘健也特别提到了一个人是不可或缺的,“……前翰林杨廷和在修撰《诸司执掌》中尽职尽责,查阅和校对多由其亲力亲为,其离京返蜀后,其差事多有不可替代,还望陛下将其早日召回。”

  “嗯。”

  朱祐樘只是点了点头,看着一旁的萧敬道:“新都县有消息了吗?”

  萧敬道:“未有。”

  朱祐樘道:“回都回去了,说好四个月回来,给他翰林学士的职位,朕会食言不成?《明集礼》修撰可有进展?”

  “这……”

  刘健也很为难。

  先前在提到修这样一部法规著作时,是提到要把洪武初年的《大明集礼》也重修一遍,但因为太费时费力,别的基础内容都没还完成,自然就没精力去修这个。

  谢迁出面补充道:“目前翰林院人手不足。”

  他是想提醒皇帝。

  太子出阁读书之后,翰林体系的任务加重,再加上这一届连庶吉士都没遴选,别看只是二三十名庶吉士,但在修书方面由他们打下手,往往能事半功倍。

  其实谢迁就不能说,修撰进度不快,主要还是因为之前作为“副总编撰”的程敏政落罪被夺职,如果全靠这群政客的阁老去修书……那估计修到下辈子也不会有什么进展。

  至于王鏊,虽然现在是掌院翰林学士,但他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给太子上课这件事上。

  “那就是没有进展了。唉!”

  朱祐樘叹口气道,“倒是有一人,似乎对修《会典》之事,颇有心得,他还私下里修撰了一部分的典籍,朕准备找人考证和勘验。”

  内阁三名大臣和王鏊一听,本能以为,皇帝口中的人应该是程敏政。

  如果是目前翰林院体系的人在做这件事,皇帝大可不必单独来跟他们说,除非这个人目前不在翰林院中。

  除了程敏政,还有谁不在翰林院,在修《大明会典》这件事上,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呢?

  “陛下,朝中各臣僚当各司其职,不该有职位上的僭越。”李东阳提醒。

  这是为防止程敏政过早复出。

 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内阁三人对程敏政没有表现出公开的敌意,但其实他们是程敏政事件的始作俑者,别人做事也都是看他们的脸色。

  朱祐樘道:“僭越吗?倒不至于,他平时心思就很杂,不过目前此书还在交人初步勘查,待过几日之后,时机成熟,便送到翰林院内,以供查证。”

  内阁三人听得有点迷糊。

  听这意思,书修得差不多了?

  那到底是《大明会典》中所包涵的哪一部?

  “陛下,不知是何人,所修的何书?”王鏊替内阁三人问出口。

  朱祐樘叹息道:“也就直言了,是秉宽……”

  又是他。

  这是四个人最直观的想法,连王鏊都觉得,这个自己曾在江南乡试选拔出来的举人,如今大明的状元,有点太抢眼了。

  “也不是哪一部,而是《会典》全书,至于具体修撰得如何,朕并不知悉,回头再看吧。”朱祐樘显得漫不经心。

  倒不是说他看不起张周,若真觉得张周力不能及,他就不会提前找这四个人来提这件事。

  他是觉得。

  就算张周修得再好,因为触碰了翰林体系最基本的利益,别人也不会待见,成书之前必定被人各种挑刺,好也会被说成不好。

  提前跟大臣打一声招呼,也算是讲理。

  提醒这四位,不管张周修得好不好,不要去打击他的积极性。

  谢迁道:“陛下,以一人之力,只怕是难以成书吧?难道他背后还有人相助?”

  “朕也不知。”朱祐樘道,“不过据东厂传报,昨日里秉宽已将此成书交给国子监祭酒林卿家看过,林卿家对此并未挑出任何的问题来。”

  “他……林侍郎似并未参与到修书中来。”谢迁又在提醒。

  就差说,林瀚他懂个屁啊?

  不过刘健却从中听出不一样的意味。

  张周的书看来是修到差不多了,居然都敢拿出去给人看了?

  就算林瀚未参与到《大明会典》的修撰,但林瀚可说是学界目前的扛把子,连他都挑不出毛病的书,看来完成度非常高,而且在考据方面应该也很严谨,不然以林瀚的脾气,他会为了迎合皇帝和张周,看出问题而不说吗?

  朱祐樘继续道:“朕也不是说就以秉宽的底本来刊发,而是以他的底本作为参考,希望能对修《会典》形成帮助。几位,没什么意见吧?”

  刘健道:“陛下,老臣并未见过此底本,不知可否……也可以先行勘校?”

  这次刘健是有些心急。

  之前张周不管做什么,都没有在他们文官的基本盘上做文章,就算给太子上课,那也是剑走偏锋。

  但若是被张周自己把《大明会典》给修撰出来,他们文官集合那么多人力物力,忙活了两年,却连此人修撰进度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,那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去质疑张周的能力?

  朱祐樘却很直接回绝了刘健所请:“刘阁老,朕说过,已让他先行去找人勘查,他所找的人,目前并不在翰林院中,并不会影响到目前翰林院的修书进度。”

  刘健面色有些阴郁,却也不能再说什么。

  ……

  ……

  内廷会议结束之后。

  内阁三人与王鏊并不同路,三人回到内阁值房,谢迁也就当即挑明了:“怎么还能让他整出个修书的事?”

  李东阳道:“《会典》涉及到大明朝政之大事,功非弘治一朝,或利在千秋,他本以翰林侍讲参与其中,倒也并没什么,若是由他主持修撰,以后史书想不记住他都难。”

  谢迁问道:“那宾之你是觉得,他是想强行为自己赚名声?是否陛下在暗中相助?”

  “不知。”李东阳摇头。

  刘健道:“照情理来说,以其一人之力,是难有修书之功,如此庞大的巨著,如何能以一人之力完成?可也未听闻陛下从翰苑中调拨人手在相助于他!”

  “会不会有程克勤?”谢迁问了一句。

  刘健和李东阳对视一眼。

  虽然二人不确定程敏政是否牵扯其中,但目前看来,很有可能。

  谢迁道:“先前的鬻题案,都说程克勤跟张秉宽之间并无联系,这不联系很大吗?”

  李东阳摇头:“言之过早,莫不是于乔你觉得,张秉宽在考中状元之前,就有心思思虑《会典》的事?”

  “那……是不太可能哈?”谢迁也觉得自己所说的站不住脚,“那有没有可能是王济之?”

  李东阳继续摇头:“看今日济之于朝堂上的表现,他对此也并不知情。”

  “那还有谁?总不会是林亨大吧?张、林二家或是要结成姻亲,但林亨大此人颇为清高,会瞧得上张秉宽?还以张秉宽负责修书?”谢迁也急了,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的,总不会是凭空出现的吧?

  刘健道:“于乔,你从开始就关注错了方向。”

  “何解?”谢迁道。

  李东阳笑了笑道:“若张秉宽真要修书,那必是他一人所为,否则如何体现其能耐?若真是如此的话,其实我们根本不必担心,因为……”

  谢迁恍然道:“因为不可能完成!这不过这是有人在往外放烟雾!”

  “嗯。”李东阳点头,同时也在打量着刘健,想征求刘健的意见。

  刘健却没有跟李东阳那样去下结论。

  显然今天皇帝的态度,让刘健看出了很多问题。

  谢迁笑道:“如果不是烟雾,那陛下大可让翰林院的人参与其中,却非说先不给这些人瞧,那不是说有问题?但这么做,对陛下和张秉宽,又有何好处呢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mgshu.cc。芒果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mgsh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